相关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院一策项目 / 相关文件 / 正文

山西师范大学“一院一策”项目申报书

发布日期:2014-12-04 浏览量:

山西师范大学“一院一策”项目

申报书

称:“研教结合型”体育教学团队建设

与提升策略

位: 体育学院

项 目 责 任 人:

间:           2014-03-11        

 

 

 

 

 

 

“研教结合型”体育教学团队建设与提升策略

 

1立项依据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明确提出,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大学是教学和科研的中心,科研和教学应该把人才培养当成共同使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是实现人才培养这一使命的主要途径。让教学站在学科的前沿,已成为新时期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趋势。课程既是学生和学校的结合点,又是学校和社会的结合点,社会对人才(学生)的不同要求,通过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变来实现。学校提供课程,学生学习课程,课程已成为探索科研与教学的关键结合点,教学团队建设从“研教结合”中获得原动力。

方兴未艾的“幕课”潮流正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要求教师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变;教师个体向课程团队转变;传统行政化教学管理向信息化与课程服务体系转变。“幕课”背景下,迫切要求大学加强课程建设,要求大学课程转型升级,要求课程获得研究的支撑,推动教师专业分工和集成化管理服务。袁贵仁部长《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加强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培养,引导他们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要加强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训,鼓励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国家精品课程战略,建设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向社会开放。

我院是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学科,拥有体育专业类的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4个本科专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可以说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是专业的基本构件,专业是课程带有特定目标的集合。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纽带。专业建设内容及任务的实质就是课程建设,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必须有特色课程来支撑才能彰显其优势,必须有特色教学团队才能保证。“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院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工作,截止2013年,已获得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4门,覆盖了4个本科专业的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这16门课程就是16支研究与教学团队,吸纳了我院8名教授、30余名副教授、20余名讲师主持和参与,占到我院教师总数的60%以上。加强“研教结合型”体育教学团队建设,将研究和教学融为一体,探索研究与教学的结合策略,对于实现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确立学院“十三五”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2项目建设内容设计

本项目主要主要围绕研究与教学团队、教学与课程资源、教学模式、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内容来进行。建设内容如下:

 

 

2.1建设“研教结合型”的教学团队

在研究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上,拟从团队带头人的师德、研究领域、学术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课程特色、标志性成果等方面来体现;优化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要求研究与教学团队统一,团队成员人人要主持和承担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并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高水平著作和教材。课程和研究项目要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注重研究与教学的结合,注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与青年教师的结合,注重学科教师与术科教师的结合。

2.2建设“研教结合型”的教学资源

在研究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上,主要从教学资源建设和研究资源拓展来进行。教学方面从课程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个方面来开展;课程基本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课程概要、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负责人教学录像,以及教学团队主要成员教学录像;课程拓展资源主要包括专题讲座、教学案例库、实践教学、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教学成果推介等内容。研究方面主要拓宽国内和国际学术资源,与国外同类高水平专业合作交流、联合承办国际学术会议、短期研修等内容,形成研究成果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对研究同伴的支持。

2.3探索“研教结合型”的教学模式

在研究与教学结合的模式上,既要从教学团队与研究团队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来探索;又要从学院“十二五”确定的学科建设的目标和需要出发,明确每位教师3-5年内的实现目标和发展目标,按照每个教师至少归属一个团队的基本原则,统筹制定团队发展规划,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重点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来进行。根据重点学科建设情况和不同类型的课程,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要求课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研究与教学的结合,尤其是探索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和教师专业能力的促进与发展。

2.4建设“研教结合型”的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

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主要体现在研究与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建设上,主要依据教育部对教学团队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技术标准来进行。要求教学团队和课程网络资源持续更新和完善,结合我院特色专业建设和师资特点,积极拓展和开发课程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教学团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研究和教学的能力,挖掘和整理区域性、地方性、专业性独特资源,形成富有特色的信息化教学和研究资源,服务于基础教育和体育教师的培养,服务于区域性全民健身、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发挥示范辐射、共享服务的作用。

3项目可行性论证与实效评估

3.1从学校、学院办学目标和学校政策支持来看

我校始终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十二五”以来,我院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正在实施“三大工程”建设,即“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提高我院办学能力和水平,夯实博士授权学科申报的基础和实现博士授权学科的突破,成为我院的奋斗目标。因此,以承担高水平研究课题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抓手”,打造“研教结合型”的教学团队,坚持教学与科研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是夯实学院发展的基本策略。另一方面,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出台并实施了关于精品课程、课程组、教学名师、教改课题、特色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学校要求获得校级、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均要求上网共享,为教师教学资源的及时传送和学生对学习资源的使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收到广大学生和校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3.2从学院学科建设支撑条件来看

科研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共同使命,在人才培养上科研是“源”,而教学是“流”。学校“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已把体育学列为“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的二级B类学科,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研究与教学的结合。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团队是标志。近年我院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3项;国家体育总局重点攻关项目1项;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6项;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加全国体育院校体育类专业教材10余部,多次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这些学科建设标志性的成果和活动,促进了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结合,鼓励和支持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鼓励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承担精品课程和课程组建设,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力支撑,为“研教结合型”团队形成奠定了基础。

3.3从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现有基础来看

教学团队建设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核心支柱。大学主要提供三种产品:课程、学生和科研成果。课程是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点,科研促进教学,载体就是课程。有专家指出:“课程建设决不仅仅是教师的事,而是一项合作的事业,需要学校领导、教师、专家、学生、校友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其中,学校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如上所述,我院拥有16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但仅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还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这16门课程均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了转型升级发展的初步条件,亟待整体规划和发展,亟待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来支撑,亟待打造成团队和培育团队精神。体育教学团队建设包括理论型与实践型两类,教学团队是形成研究团队的基础,研究团队又是教学团队的提升和发展,以“课程”为纽带和抓手建设教学团队,符合教学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和研究组织的逻辑,符合教学团队提升的基本策略,也符合我院的教师队伍的客观实际现状。

3.4从项目负责人经历来看

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熟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基本要求,并积累了一定经验,能以主要精力和时间保证项目的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4项目建设计划、预期目标、经费预算和支出范围

年限

工作计划

预期目标

经费预算

支出范围

20141012015930

项目启动、开题、研讨、任务分工工作会。

学院16支教学团队的组建、整合、培训工作。

教学基本资源开发。

教学拓展资源研发。

教学研究网络平台建设(一期工程)。

境外教学研究资源合作协议的签订和启动。

项目纸型材料年度编写工作。

⑧项目实施年度工作总结会。

完成16门课程教学基本资源开发、编写、制作等相关内容。

完成16门课程拓展资源开发、编写等相关内容。

完成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标准化升级准备工作;完成2门省级精品资源课程标准化升级准备或申报;完成2-4门校级课程标准化升级。

研究论文3-5篇、著作2-3部、国家级教材参与6-8人次,承担省级以上课题2项。

完成16门课程网络基础建设。

完成项目纸型材料(年度)出版初稿。

⑦完成境外教学研究合作协议签订、启动及前期相关工作。

16×5000=8万。

16×5000=8万。

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标准备工作2万;完成2门省级精品资源课程2万;完成2-4门课程共2万,以上共计6万。

研究论文3-5篇,著作2-3部或参与国家级教材编写6-8人次,共计7.5万。

16×3000元,课程网络基础建设,共4.8万。

完成项目纸型材料(年度),50%达出版要求,共6万。

⑦境外教学研究合作协议签订、启动4-5万。

 

 

 

教学基本资源开发费。

教学拓展资源研发费。

教学网络平台建设费及维护费。

研究论文和著作出版费、教材编写差旅费。

团队建设小型研讨会费用。

专家咨询费。

信息、图书资料采集购置费。

境外合作交流等费用。

⑨结项评审费。

20151012016930

完成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标准化升级。

完成4-6门校级课程标准化升级。

研究论文5-8篇、著作2-3部、参与国家级教材3-5人次、承担省级以上课题2项。

完成项目纸型材料(年度)出版初稿。

 

 

20161012017930

完成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标准化升级。

完成2-3门校级课程标准化升级。

研究论文6-8篇、著作1-2部、参与国家级教材2-3人次,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项。

完成项目纸型材料(年度)出版。

20171011230

项目全面建成和验收,初步形成16支“研教结合型”团队。

体育学院

2014-09-30修订